想提高 Shutterstock、Adobe Stock 的審核通過率?本文整理新手攝影師最常見的投稿錯誤與退稿原因,幫助你快速避開地雷。
剛加入微利圖庫(Microstock)的新手攝影師,最常遇到的挫折就是「為什麼我一直被退稿?」其實,圖庫平台的審核標準相當嚴格,目的是確保圖片能真正用於商業用途。我自己一開始投稿時,從對焦失敗到噪點過多,退稿理由推陳出新(欸),被退到懷疑人生。
以下用 Shutterstock 為例,整理新手最常見的10個退稿原因,讓你少走冤枉路,也紀錄一下我悲催的新手村紀錄。
※本文示範圖片引用自 Shutterstock官網說明
1. 失焦、模糊
最常見的退稿理由。審核員會放大到100%檢視影像,只要主體稍有模糊或抖動,就會被判定不合格。尤其是手機拍攝雖然方便,但在畫質和細節上往往不及相機,特別是低光或夜景時更容易出現失焦,上傳前最好放大到200%檢查。
失焦有很多種情況,包括:完全失焦、無故柔焦、焦點不在主題上、因移動而模糊
- 失焦
對焦區域是在小狗的身體上,但應該要在眼睛上。
- 焦點不在重點上
焦點放在樹皮上,但應該要在蛞蝓的頭上和感光觸鬚上。
- 模糊
這個例子中,焦點有問題是指動作模糊 (物體移動) 與相機振動 (快門速度太慢)。
TIPS:善用腳架,人物 & 動物對焦眼睛。
2. 雜點、假影
內容含有過多雜訊、影片顆粒、壓縮假影和/或色調分離。手機拍的照片很容易雜訊被退,手機雖然能拍出400萬畫素的照片,但畫質比起相機還是差很多。剛開始不曉得,超多照片因為這個原因被退。
- 雜訊
多種顏色的點或斑點,顏色有污點或亮度為隨機變化。雜訊在照片中以小點和多色斑點的形式呈現,特別是可在照明不足的情況中產生的影像中看到。
- 壓縮假影/巨集區塊
影像或影片壓縮造成的鋸齒狀正方形假影。
- 色調分離/疊紋
突然變更色調,圖片或影片中會出現明顯可見的疊紋。(過度修圖)
TIPS:避免低光環境以及高ISO設定,不要向上調整照片比例(把200萬畫素的照片硬放大為400萬畫素)。
3. 曝光
內容曝光不足、曝光過度、或在不良的照明條件中拍攝。
- 過度曝光
- 曝光不足
TIPS:現在後製的功能強,大部分的照片都可以後製調整;不過建議在拍攝時,多注意補光。
4. 過度使用降低雜訊軟體和銳化功能
降低雜訊(降躁)通常被用於減少亮度和色彩雜訊,使用降低雜訊的後製,通常是為了避免因為「雜訊」被退件,但過度降躁,會讓照片失去細節甚至導致失焦。反之,為了讓失焦的照片看起來更清晰,過度使用「銳化」後製,會導致雜訊明顯,或使光暈過於明顯。
TIPS:不論是降躁或銳化都要適可而止,或是針對重點調整(例如銳化眼睛部分,使焦點明顯。)
5. 色差、灰塵
- 色差
色差是鏡頭在拍攝主體時,周圍產生有色邊緣的一種光學問題。色差也被稱作「紫邊(purple fringing)」或是「彩色邊紋(color fringing)」。
TIPS:使用高品質的相機鏡頭,或是在後製中移除。
- 灰塵
髒掉的相機感光元件、鏡頭或是手機鏡頭上的指紋,會讓圖片上出現黑點或是灰塵顆粒。
TIPS:拍攝前記得擦擦鏡頭啊~不然就是後製移除。
6. 明顯的後製效果、浮水印
塗掉商標時留下明顯塗抹痕跡,或不自然的後製內容。此外,上傳的素材一律不能添加個人浮水印、簽名等印記。
7. 缺少同意書
商用照片中,包含肖像權、商標、地標、藝術品、IP設計等都需要同意書。
- 肖像權
含有人物卻沒有肖像權同意書,一定退稿。這點很嚴格,側面如果看得出臉部輪廓也不行;身體部分特寫、背影、剪影可以。
- 產權
最容易忽略的是街景中的招牌,以及部分知名地標、藝術品、設計元素需要產權授權。可參考 Known Image Restrictions,許多知名地標不行,例如101、夜晚的倫敦塔。
TIPS:「新聞報導」類別不需要同意書,可適當改用報導類別上傳。
8. 不正確的標註
插圖、新聞報導標示不清。報導類照片有固定標題格式,也別忘了選擇照片類型。如果是用後製將照片轉成插圖,上傳時要附上原始照片供審核(照片須要是你自己的)。
9. 需要翻譯
內容中顯示的非英語文字需要英文翻譯。若為少量文字,請在標題欄位提供翻譯。內容中不允許包含大量文字。除了報導類的照片,只要出現非英語字都要附上翻譯。
10. 方向錯誤
有時候上傳時,明明上傳前的預覽沒問題,進入照片資訊編輯時卻水平變垂直了!這時候只能刪掉,然後在電腦中把它多旋轉兩圈,再重新上傳。
結語
退稿並不可怕,關鍵是從錯誤中學習,慢慢建立符合標準的習慣。只要多檢查一次、拍攝時多留心一點,就能大幅減少退稿率。
此外,如同我在〈新手應該知道的10件事〉一文中說的,有時候要學會放棄,有些照片與其花時間修正,不如放棄。
希望這份「10大退稿錯誤+TIP」清單能幫助你少走彎路,讓投稿之路更順利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