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加入 微利圖庫(Microstock) 平台時,最常見的困惑之一就是:「我到底該拍什麼?」
平台上千上萬張高品質照片,讓人很容易懷疑自己是否還有空間。但其實,只要理解一點市場運作邏輯,再加上一點觀察力和熱情,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拍攝主題,並逐步發展出獨特的 個人攝影風格。一、從「觀察市場」開始,而不是一味追流行
許多新手攝影師常常會先去查看圖庫排行榜或熱門關鍵字,試圖拍出相同的素材;但這麼做很容易陷入「永遠跟不上」的輪迴,熱門主題早已被大量上傳,新進貢獻者很難擠進搜尋結果頁的前列。
更有效的方式是:觀察你所在的生活環境,看看圖庫平台上是否有內容的「缺口」。例如你住在台灣,可以嘗試搜尋關鍵字如「Taiwan night market」「Asian elderly lifestyle」,觀察是否多數素材來自歐美視角?如果是,那麼這正是你可以切入的在地題材。
二、從「容易取得」的題材開始,穩定累積作品量
與其追求一次拍出令人驚艷的代表作,不如從日常生活中能輕鬆拍攝的主題入手,例如:
- 手部操作(滑手機、打電腦、用餐)
- 居家生活(喝咖啡、閱讀、做家事)
- 都市風景(街景、公園、上下班通勤)
這些看似平凡的題材,其實在圖庫市場中需求量大,且容易被反覆使用。只要拍得清楚、光線自然、構圖穩定,就有機會被買家選中,也能幫助你快速建立作品庫存。
三、從「身邊」開始,在地內容優於國外熱門
新手常有個迷思:「我要拍世界級景點才會有人下載!」(我自己也曾經這樣想過)。但事實是,全球有數以萬計的攝影師,熱門地標如紐約、巴黎、倫敦的影像早已被當地創作者大量上傳,競爭激烈。
相比之下,你熟悉的生活環境才是真正的優勢。在地街景、市場美食、節慶活動、宗教文化、氣候變化等內容,不但具有獨特性,更有可能切中買家的「文化在地化」需求,是非常適合新手開發的圖庫攝影主題。
![]() |
Photo by Alex Hudson on Unsplash |
四、找出「拍得舒服」的風格,而不是盲目模仿
模仿別人的風格是學習的開始,但久了你會發現,每個人拍出來的照片都有不同的氣質與節奏。有些人偏好明亮清新的色調,有些人則喜歡低飽和、情緒感強的畫面。
沒有對錯之分,重點是:找到自己拍起來最自然、最穩定的風格。這樣不但有助於你維持創作熱情,也能幫助作品形成視覺辨識度。
我起初也模仿外國攝影師的色調風格,但總覺得不自然,很有東施效顰的感覺,下載量也普普;後來就照著自己的心意來,下載量反而比之前的表現好多了。
五、關注趨勢,但不被趨勢綁架
微圖庫的主流使用者包括設計師、出版編輯、行銷人員,他們的圖像需求會隨社會議題與產業變化而改變。舉例來說:
- 疫情期間:遠距辦公、防疫生活是熱門圖庫主題。
- 近期趨勢則包括:ESG永續、心理健康、多元文化等議題。
可以定期瀏覽各大圖庫平台的趨勢報告,從中獲得靈感並思考:我可以怎麼用自己生活中的畫面來詮釋這些主題?不是去複製,而是將趨勢內化為自己的創作語言。
六、耐心累積才是長期之道
最後如同我一直以來強調的,圖庫是細水長流的被動收入。剛開始幾個月(甚至幾年)上傳幾十張作品,可能收入寥寥,連一杯咖啡都賺不到。但只要你持續優化拍攝內容、觀察市場需求、維持穩定上傳,半年、一年後,作品庫的力量會慢慢顯現。
挑選拍攝主題和發展風格,沒有「唯一正解」,但有一個核心原則:選你熟悉的,拍你喜歡的,用市場的眼光來修正它。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在圖庫創作的旅途上,少一點迷惘,多一點信心。
留言
張貼留言